【政治风云人物系列】褒贬不一 朱镕基

简介

因铁腕作风,于风雨飘摇中导演中国经济“软着陆”,一时间举世瞩目,人称“经济沙皇”。接着导演中国经济史上最著名的分锐制、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等。大开大阖间毁誉参半,国家既得其利也受其弊。利弊得失是怎样的一笔账,这是争论不下的最大焦点。

“铁面总理”、“大炮总理”

个性鲜明

  •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获得连任的总理
  • 他是形式上没有连任,1992年起作为第一副总理就代替大鸟全面负责经济工作了。

历史

朱先生在担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时,给上海官场面貌及风气的震动是极大的。他从来不陪客人吃饭,极少参加各种庆典仪式活动,从不题字,说话绝少官腔,疾恶如仇,且批评疾言厉色。

1993年调任国务院担任主管经济的副总理后,首先的任务就是“灭火”,即煞住因伟人南巡讲话而在全国掀起的又一轮经济热,特别是开发区热和海南房地产热。这特别地表现了他的清醒与勇气,好在点燃这把火的邓小平先生给予了他坚决的支持。朱的做法也在某些方面是和当时的官场逆向而行的,特别是此时成型的官僚阶级已经从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中看到了以权谋私的最大机遇:既有政绩,又有租金。朱先生要在这时搞整顿是格外地费力的,不但要讲经济,而且要讲政治,与官僚集团作战。 【牛逼】

他亲自兼任央行行长,以从根儿上控制住银行的货币泛滥和贷款腐败。他力挽狂澜,将几个省的人行行长撤职。朱先生的壮举得罪了金融系统的传统势力,而且他的许多做法太超出官场规矩,给人不近人情之感。有一个故事,能说明这一点。某省人行行长也是被朱撤职的,某省政府随即任命此人为省政府主管金融工作的副秘书长。不久,国务院在天津召开金融工作会议,该副秘书长赴会。不料开幕式上,竟被朱先生点名起立并轰出会场,理由是“你连一个银行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一个省的金融工作”。

改革

朱镕基当年的工作,从三角债到技术升级,从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到重大项目国产化,从银行金融管理效率到税制改革,方方面面对二十年后的中国经济各项红利的开发,无人能与之相比。

搞经济

1992年4月邓小平在视察首钢时讲到,朱镕基懂经济,不服气不行。

国企改革

在朱镕基的时代,他进行了令他自己引以为傲的国企改革。在没有建立任何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下让几千万工人下岗。东北的工人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工人突然没有了任何生活来源,很多妇女找不到工作,要么从事性工作,要么死亡。面临这种情况的妇女是如此之多,于是中国有了很多性工作者,而且也只能如此廉价。

网评:

  • 朱镕基:中国逼良为娼最多的人

金融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

朱一口将国务院系统从70部门压缩为28个部门,工作人员减少了近一半,近乎奇迹。

反腐

子弟

王岐山是朱鎔基培养的得意门生。(中共十九大后王岐山退出政治局常委)

右派经历

有分析认为,1955年反右的直接后果是引发了饿死3700余万人的大灾难。

有记者追问他一九五八年当右派的事。他闪烁其词地回答:“这一段经历对我的教育是很深刻的,但是也是很不愉快的。因此我也不想再提这件事了。”党内高层右派的态度类似朱镕基,不愿再揭疮疤。而中共官方也竭力掩饰这段内斗历史。

##

朱镕基严于律己,举世皆知。他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但我们发现,他也曾破例题词。

2002年朱镕基在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面对全世界的新闻媒体说出这样的话语: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1998年10月7日下午,朱镕基到中央电视台视察(焦点访谈),破例题写16个大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VS 温家宝

朱鎔基近年对其继任人温家宝的经济政策颇有微辞,如认为温不懂经济,对控制楼价不力等等。

  • 新浪网友就称之为“改革开放后最不懂经济的总管”
  • “朱时代时大卖国企,可谓国退民进,而现时代则正好相反,缓过神来的国企,大肆扩张,国进民退,与民争利”。
  • 没有及时调整分税制弊端,使土地财政成为地方的主要财源

VS 李克强

网友评价

影帝看来粉丝还真多
  论外交他任上搞什么消气之旅,拉二胡唱小曲,也没哄得洋大人开心,人还没回国给美国兜屁股踢了一脚, 大使馆被炸,建国以来最大的奇耻大辱
  论反腐,金融口大案频发,张恩照等巨贪在他任上被提上去
  论民生,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在他任上爆发.血汗工厂在他任上最为猖獗
  搞国企改革,搞跨了千万国企
  论清廉,自个家儿子女儿都在其主管口成了富豪.
  论作秀是一流的

参考